對於母親已經魂歸天國的兒女來說,母親節更像是一個思親節。在這一天,已經不能陪母親到處走走,不能一起吃一頓飯。每到母親節,母親的往事就如潮水般涌上心頭,母親離開的那一刻的所有情景,更是歷歷在目,心酸難抑。給逝去母親最好的母親節禮物,是銘記,是為母親過好自己的生活。
  故事
  沒有一把梳子是可以永遠保存的
  講述人:秦小姐34歲(母親在2002年去世)
  秦小姐一直用著同一款式的梳子,她說:“我只習慣用那種扁扁的,梳柄是尖形的梳子。因為小時候媽媽幫我梳頭的時候一直用這種梳子,所以我已經變得非用這種不可了。”用壞了一把,要買新的,她也只會再買這種。
  秦小姐回憶,小時候上學前媽媽總是會幫她梳好小辮子,一絲不苟地把辮子扎得像麻花一樣,才會出門上學。“我媽媽是一個很傳統的女人,一生沒有在外面打過工,她所做的工作就是照顧這個家庭。家人的起居飲食,家務都是由她打理得井井有條。”
  不幸的是,秦小姐的母親去世得很早,“母親走的時候才40多歲,帶著很多遺憾離開。沒看到我結婚生子,甚至沒看到我大學畢業。”在大二那一年,癌症把秦小姐的母親帶走,在這之前,這個病已經折磨了她母親好幾年。
  “讀書的時候離開家,心裡卻一直惦記著母親。在母親彌留的那一天,父親把我叫回家去,等到我回來以後,母親安詳地走了。可能母親離開了,是對病痛最好的解脫。但對家人來說,留下的是非常大的悲傷,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平復。”秦小姐回憶那段在外讀書的日子,說那時每天心情都很低落,都在問為什麼這麼不公平,幸好那時有男朋友陪伴左右才能走過。最終,秦小姐當年的男朋友也成為了她現在的丈夫。
  最後一把由母親買的那款梳子,秦小姐在前幾年把它弄丟了。“那時心急如焚地找了很久也沒找到。後來坦然接受了,知道有一些東西是不能永遠留著的。”後來她換了幾把這種梳子,都壞得很快,她說:“好像永遠都買不回以前媽媽買給我的那種堅固耐用的梳子。”
  秦小姐說:“家裡一個人患病,不僅是對患者的折磨,也是對家人的折磨。生病時的憂慮,離開後的悲痛都是讓人難以承受的。所以我們現在能做的,就是保重好自己的身體,照顧好家人的健康,珍惜每一個能與家人相處的日子。”
  做父親了才懂“父母在,不遠游”
  講述人:袁叔59歲(母親在1988年去世)
  年近六旬的袁叔回憶起母親的事,似乎要從腦海裡打撈記憶的陳跡。“我阿媽都走了這麼多年了,很多記憶都淡了,除了每次煮‘豆泡燜魚’的時候會記起這是阿媽的拿手菜。”袁叔說,小時候環境不好,經常會飽一頓餓一頓。後來世道變了,生活也好了,他的母親就會經常煮這道“豆泡燜魚”。“一家人齊齊整整一起吃飯的日子是最開心的。”
  袁叔年輕的時候是海員,經常要出海遠洋,一齣就是幾個月甚至半年。“船上的伙食也不好吃,在船上的日子經常會想家,想父母,也會想母親煮的這些菜。”當年幾乎每次迎接袁叔下船回家的菜餚,就是這頓“豆泡燜魚”。“在海上吃不到淡水魚,能吃這道菜就知道回家了。”
  起初袁叔說要當海員的時候,母親是不太贊同的。袁叔說:“做海員很辛苦,也有點危險性,更主要是一年到頭不在家,所以那時我阿媽不想我當海員,希望我進一個工廠做工人最好。但那時我覺得做海員新鮮,能見世面,就去做了。”
  大概1985年,袁叔的母親身體不好,袁叔只好上岸回來照顧母親。那時袁叔的母親跟他說:“既然回來了,就不要出海了,回來找份工作,找個老婆成一個家,都三十歲的人了。”
  袁叔說:“那時我聽了阿媽的話,不再出海了,上岸後自己開了個小鋪,也娶了老婆過生活。我阿媽88年走的,我兒子89年出生,好像冥冥中註定一樣。”
  年輕時,袁叔希望到處闖盪,在母親身體不好的最後幾年才回來,這是使袁叔有點懊悔的事。“古人說‘父母在,不遠游’,其實也說得有道理,一個人陪伴父母的時間確實不多的。現在我做人父親更明白這個心情,所以我也不希望兒子去很遠的外省讀書。”
  母親走的前1小時,我還在玩游戲
  講述人:Jackie 22歲(母親在2009年去世)
  Jackie說,“幾年前,你找到我的地方,一定不是我的家或者我工作的地方,而是網吧。”Jackie從小就喜歡打游戲。幾年前,他的同學不是考上了大學,就是出來打工,Jackie卻把網吧當成了他每天必去的地方。
  “經過了一些事情之後,人才會長大才會懂事。”這個“事情”,Jackie指的是母親的離世。Jackie說:“她走的那個晚上,我還在網吧裡面,不是父親拉著我說母親出事了,我還不願走。”那天晚上下著很大的雨,Jackie的母親騎著自行車從工作的地方回家,路上被一輛小車撞倒了。Jackie趕到醫院的時候,母親已經被推進了太平間。
  “你可能永遠都理解不了我當時的心情,前一個小時我還在高興地跟朋友玩著游戲,後一個小時竟然站在了這裡,母親已經走了,當時整個人一片空白。那時父親對我有點‘怨恨’,覺得我為什麼這麼不懂事,父母在外面掙錢那麼辛苦,你還只懂去玩。”
  後來Jackie整個人變了,他後悔自己的年少無知,終於不再去網吧,踏實找了一份工作來做。“每年清明我都會與父親一起去祭拜母親,以前我覺得沒有臉面面對父母,現在終於有所改變了,跟父親的關係也不再那麼僵。”
  但是,言語間Jackie還是充滿了愧疚,他很羡慕那些周末還能一家三口去喝茶的家庭,他說:“以前不懂珍惜,現在只能後悔,沒有補救的機會了。”
  禮物
  把母親的故事講給兒女聽
  三代同堂是一件幸福事,可是並不是每一個孫子孫女,都有疼愛自己的奶奶或者外婆。很多人在生命里還沒有與父母的母親相遇,自己的祖母外祖母已經離開了。
  作為子女,也作為父母,把已經離開的母親的故事講給兒女聽,讓兒女知道雖然與祖母外祖母緣慳一面,但還是能從自己的口中領略到老人的音容笑貌。這份流傳給兒女的記憶,也是送給已經離開的母親最好的禮物。
  講講自己還是與現在孩子一樣大時,母親跟自己的故事;唱唱從母親那裡學會的童謠;做做小時候母親與自己一起做過的游戲。言行間,一份被時空隔絕的愛可以跨越阻礙,在三代人之間傳遞。
  完成母親生前的願望
  母親過早地離開,是人生中的一個很大的遺憾。殘酷的命運把母親早早帶走,她一定有很多願望還沒來得及完成。
  如果母親的願望是希望自己好好讀書,成為一個有用的人,那麼珍惜光陰發奮努力是給母親最好的禮物。如果母親希望自己婚姻家庭幸福美滿,那麼好好愛著自己的伴侶,努力建造一個美滿的家庭就是給母親最好的禮物。如果母親沒有實現周游世界的願望,在自己有機會的時候帶上母親的照片,旅途中想起母親,這就是給母親最好的禮物。如果母親是一個簡樸善良的人,她一定希望自己也是。把母親的美德傳承下來,也是送給母親最好的禮物。
  逝者已矣,生活著的兒女努力地過好每一天,把對母親的懷念放在心裡,也許就是每一個離去母親的最大願望。
  去母親生前最喜歡去的地方
  總有一個地方是媽媽最喜歡去的,總有一個地方充滿自己與母親的許多記憶。這個地方可能是母親最喜歡去的百貨商店、肉菜市場;可能是母親最喜歡運動散步的公園;可能是與父親初次認識約會的地方;可能是母親與自己最喜歡去的兒童樂園……
  母親已到達天堂,兒女不能輓著母親的手再走這些地方。只能是自己重走一遍,呼吸一下那裡的空氣,看看那裡的場面,也許就能感受母親當時的光景,回味那份珍貴的親情。這也是送給天國中的母親最好的禮物。
  採寫:南都記者 馮嘉安  (原標題:母親節寄往天國的哀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br06jlmwn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